2013年4月14日
參加大甲媽年度遶境第3年,每次所選的路程於8天9夜的路程中,希望於分梯次完成8天的路程,因此今年選定最後一天進入大甲市區,一早於台中港火車站集合,開始展開隨香的遶境之旅。免不了要來一張團體合照,將來老了可供回味。
雨水今年是比往年少,媽祖遶境時陰雨綿綿,讓乾旱的台灣,多了點濕潤。
在台中港車站時,雖然天空下著綿綿細雨,信眾對媽祖婆的熱情,並不會因雨而減少。
進香儀式:
從日據時代就開始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現代台灣民間信仰中最負有盛名的迎神賽會活動,也是深具本土代表性的台灣傳統節慶。近年來,在政府相關單位大力輔導協助之下,每年舉辦的「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已從民間信仰蛻變為名列全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更讓台灣成為全世界媽祖信仰的重鎮,成功打出國際知名度。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擲筊定期,遶境全程八天七夜,區域貫穿中部沿海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四縣,21鄉鎮市,近百座廟宇,長途跋涉三百多公里路,規模之大,展現出強大的民間信仰力量。
在整個八天七夜的遶境活動中,有著重要的各種儀式及典禮,為求儀式豐富、完整,本宮特與專家學者研擬,將原本的「八大典禮」調制為「十大典禮」:「筊筶」、「豎旗」、「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安座」,每一個典禮都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來進行,一點都馬虎不得。而追隨媽祖鑾駕的信眾們,也經由參加典禮,完成自己對神明的虔敬,也將之昇華為闔家平安的寄託。 資料來源:大甲鎮瀾宮官網
報馬仔:
「報馬仔」即探子馬,是進香團隊的急先鋒,負責察看前方路境是否安全,隨時回報媽祖路況,並且沿途敲鑼通知信眾收拾晾曬衣物,準備香案迎接媽祖。報馬仔的造型相當突出,每每吸引眾人的目光,他頭戴斗笠以防曬, 肩搭簑衣以防雨,身穿黑色衣褲、羊毛襖以禦寒,戴老花眼鏡表示他看得清楚,帶茶壺、留燕尾鬍鬚、吸旱煙管、喝葫蘆酒表示他灑脫自在,攜帶豬腳韭菜表示他不受餓、有吃食而且長生,腳貼五彩圓紙是因為腳生瘡,表示人生難免不全,著一隻草鞋、捲起半隻褲管,表示他雖工作辛苦,但忠於職務,縱使捲起褲管、鞋子掉了一隻,形象滑稽也不在乎。他的滑稽裝扮每每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莊嚴的迎神時刻讓人會心一笑。
頭旗 頭燈 三仙旗:
「頭旗」代表媽祖,為四方形的杏黃色旗幟,旗面鏽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頭旗、(謁祖)遶境進香」的字樣,旗頭為木刻紅葫蘆,兩枚紅絨球裝飾,葫蘆上插貢香一枝,旁有一藍一紅小燈,燈號與大轎上的燈號配合, 行進時掌旗使雙手執旗,旗面在前。
「頭燈」代表整個進香團的眼睛也代表光明,為照明之用,燈上繪有八仙,書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謁祖)遶境進香、合境平安」的字樣,掌燈者立於頭旗兩旁。
「三仙旗」為頭旗副手,中間黃旗代表媽祖,旗面書上「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兩旁藍旗為護駕,旗面書上「大甲鎮瀾宮(謁祖)遶境進香」,旗頭也裝飾紅葫蘆,但不插香,行進時置於掌旗使肩上。這組三仙旗為民國五十年前後才設置,初為素面書黑體字,民國六十八年以後改為繡面,旗面繡雙龍朝拜、雙鳳朝拜,中間的字樣完全一樣,一面為「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另一面為「大甲鎮瀾宮(謁祖)遶境進香」,三仙旗的產生來自於進香沿線接駕的團體增加以後。原先頭旗的工作除了帶領隊伍前進之外,尚負有接待迎駕團體的任務,當迎駕團體與頭旗對拜之後,頭旗使必須引導該團體至媽祖大轎前行禮,結果卻因此造成進香隊伍停頓,為了解決此一問題,設置三仙旗代替頭旗率領整個進香團隊向前方邁進,如此一來整個隊伍才不致於缺乏旗幟帶路而停頓了下來。
資料來源:鎮瀾宮官網
跪拜在地上,穿粉紅搭著白點外套的信眾,就是我家的"媽祖婆"
鑽轎底祈求平安
Q版
媽祖
要進入大甲市區前於大甲溪橋端萬人迎媽祖,將整個省道封閉,以迎接媽祖的鑾轎能順利推進。
媽祖 千里眼 報馬仔
家裡-開車-台中港車站-隨媽祖鑾轎步行-大甲站鎮瀾宮-大甲車站搭乘區間車-台中港車站開車-
期待明年再相會
留言列表